2月28日,百度飛槳對外同步新發展:
連欣醫療隊基于百度飛槳平臺開發的“基于CT圖像的肺炎篩查及疾病預評價人工智能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能夠快速檢測和識別肺炎病灶,并為疾病診斷提供病灶數量、體積、肺部比例等量化評價信息,已在湖南省郴州湘南學院附屬醫院投入使用。
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里,人工智能的防疫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人工智能紅外測溫、肺炎咨詢機器人、人工智能輔助疫苗研發、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算法預測等案例多次占據科技媒體頭條。
然而,深入到防疫第一線并與醫務人員并肩作戰的計算機斷層圖像的智能識別是不同的。從新皇冠肺炎“假陰性”的消息到第一個公開的聲明
與時間賽跑的人工智能“軍團”
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效春給朋友們發了一個信息圈:“不要迷信核酸檢測,強烈推薦將CT成像作為當前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據”,并稱這是“一線影像醫生的吶喊!”
2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一項倡議:全國各地應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權的有效性,共同抗擊COVID-19中的肺炎疫情;2月5日,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發布了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肺部的CT圖像被正式納入了COVID-19中肺炎的診斷標準。
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企業也開始了一場與時間的硬仗。
如本文開頭所述,連欣醫藥結合百度的開源框架飛槳和PaddleSeg開發工具包,開發了“基于CT圖像的肺炎篩查和疾病預評估人工智能系統”,將在全國范圍內免費向指定醫院開放,以提高國內基層醫院新肺炎的診斷和治療能力。
阿里、華為、埃圖科技和申瑞醫療也提出了解決方案。
例如,阿里達摩醫院的醫療團隊與浙江省第一附屬醫院、萬里云、長垣甲和古坡醫院等多家機構合作,獲得了5000多份CT圖像樣本,同時還發現了COVID-19肺炎患者。
